空军不换轰6的6个理由

2020-04-21 00:00:00


图-16轰炸机.jpg


轰-6终于发展到海军专属型号了,可惜不是轰-6Z...哈哈,说笑的,几经改造的轰-6表面是老当益壮,实际上也是空军的武力担当。那么问题来了,这么些年来为什么一直不换型呢?以下便列出6条理由,足以说明轰-6步步为营发展至今而不换型的深层次原因。

 

1. 空中核力量地位最低


战略核潜艇载弹量巨大,隐蔽性能好.jpg


众所周知,大国的核力量由路基导弹、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三个维度构成。但实际上空军的核战略打击/反击地位是最低的。

路基核导弹虽然生存力较低,但是其数量庞大、单头当量大,而且后来还发展出了公路机动和列车机动等运载平台,因此是主动打击对手的主力。

战略核潜艇则优势更为明显:载弹量巨大,隐身能力无与伦比。在当前的核战略中,是二次核反击力量的基石,也是首波核突击的有效备选力量。

战略轰炸机虽然灵活度高,但是却要收到载弹量的限制。以图-160为例,其载弹量已经十分可观,但最多也不过20枚巡航导弹而已。这与路基、海基核力量动辄数百枚核弹头的投送量完全无法相比。


2. 战略轰炸机的巨额花费


吞金巨兽B-2A.jpg


虽然战略轰炸机的作用比不上核潜艇,但是花费却一点不少。以大家期待的B-2A隐身战略轰炸机为例,其单价可在15亿美金以上,这已经超过了单位黄金的价格,也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巨兽。


在21世纪最初的十年里,空军的军费买歼-1歼-11和S-300/红旗-9防空导弹都不够,自研隐身战略轰炸机还是算了吧。


3. 常规战术打击任务的缺乏


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空军都是防御型空军.jpg


武器服务于军队的世纪需求,而新轰一直不出的根本原因便是出于此。即使是现在,我们基本突破了所谓第二岛链的限制,但是总体而言空军仍不是标准的战略型空军。以祖国东南方向所面临的任务而言,即使是定位在关岛基地,轰-6+远程巡航导弹也已经足够了。况且我们还拥有强劲的中程弹道导弹打击力量。


再这样的战略/战术需求上,远程隐身战略轰炸机的需求就没有那么高了。与其花重金研发新一代远轰,倒不如多装备一些歼-20和东风-26,更能解决眼前迫在眉睫的问题。


4. 弹道导弹打击区域重叠


东风-26.jpg


我国拥有强大的中程弹道导弹部队,这一点美俄也无法相提并论(当年中导条约把他们自身限制了,现在想用又拿不出那么多钱搞)。我们的导弹精度高、弹种丰富、技术先进。在短期内即使是美国太平洋舰队也无法有效防御。


这种能力与新型远轰的任务具有一定的重叠性,因此军方没有急于发展轰炸机,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

5. 航空技术科研能力的限制


F-135发动机.jpg


说到这儿,又要说道发动机了...作为工业技术的尖端领域,咱们的航空发动机现状真是一言难尽。

一款性能优异的飞机,发动机的增益与支持,是排在首位的。虽然国内航发终于进入了快车道发展,但是距离飞机想要的性能,仍然有一定的距离。以FC-31的两台进口型RD-93发动机为例,其双发加力推力还不如F-35的F-135发动机一台。虽然拿中推对比大推有些不合情理,但是中美发动机差距依然巨大。


除了发动机之外,航空材料、合成材料、碳纤维、钛合金件等基础材料方面的差距一样巨大。近几年T800级别的碳纤维,仅仅是美日20年前的技术标准。这也是法国M51系列和美国三叉戟IID5系列潜射导弹体积很轻的原因之一。


6. 远程巡航导弹技术的发展


轰-6K携带远程巡航导弹.jpg


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,海空军实力显著增强,活动范围早已在第二岛链之外。远海打击能力终于成了主要任务。但是这个任务依然用不到战略轰炸机,一款性能优异的中远程轰炸机足矣。


而近几年远程巡航导弹、远程反舰导弹的发展,已经超出了对手的防空圈范围。即使是非隐身的轰-6K,一样可以在对手防区外发起打击。轰-6实际上已经发展出了不依赖本身平台先进性的专业化打击平台。在配合远程攻陆巡航导弹的模式下,已经具备了5000公里的远程打击能力,甚至可以触及夏威夷。

因此,在祖国核力量彻底转型之前,是没必要发展隐身远程战略轰炸机的,还是多买点歼-20更划算。


沈阳特力石化有限公司,航空特种油料专业生产厂家!包括8号喷气机油、20号航空润滑油、928航空润滑油以及10号15号航空液压油在内的各种型号,都取得了国军标认证,期待与您的真诚合作!